思想会客厅|集“群”之力,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

对话人:

刘秉镰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

张 玥 天津日报评论员


(相关资料图)

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,需要进一步发挥“群”的力量。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、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汇集三地优质资源要素,能产生更强的集聚效应,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张玥:城市群是新型城市化的主体形态,有利于形成足够的产业聚集和经济规模,支撑经济增长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,唱好京津“双城记”,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,要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。应如何理解“辐射带动”和“高端引领”的内涵?

刘秉镰:各个城市在功能互补、错位发展过程中,产生紧密的经济联系,形成利益共同体,是城市群的特点。在京津冀地区,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、资源禀赋、创新能力等存在梯度差异。京、津作为经济发展和要素集聚的高地,通过科技溢出、产业转移等方式,深入推动产业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,与其他城市分享发展成果,从而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,共同打造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群,这就是辐射带动作用的体现。而有句话说得好,要想给别人一碗水,自己先要有一桶水。当我们的产业体系越来越现代化、基础设施建设愈发完善、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、生态环境越来越美,溢出效应将更加明显,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风向标和示范作用。无论是辐射带动还是高端引领,其实都是要通过释放经济动能增强城市群整体的发展水平,实现在协同中相互促进、水涨船高。

张玥:您所说的也涉及了城市群的一大特点,就是各个城市在分工明确、各具特色、优势互补基础上形成密切的经济联系。天津拥有先进制造研发优势,同时把握好“制造”与“研发”这两个关键词,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、以一域服务全局。

刘秉镰:的确如此。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为聚集的城市,有大量创新成果要转化。那么谁来转化?这时天津的制造优势就显现出来了,可以进行各种孵化、小试、中试、规模化生产。近年来“北京研发,天津制造”的协同生产模式结出了丰硕果实。在这个基础上,继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,围绕新能源、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发展的产业,实现研发端与生产端的精准对接,有利于丰富协同发展的内涵。更重要的是,天津利用自身研发优势,还能够沿着产业链布局创新链。无论是开展自主创新还是与北京加强协同创新,都有很多一展身手的空间,进一步增强发展的驱动力。总而言之,在研发、制造两端发力,就是要把创新驱动、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,实现相辅相成、协同并进。

张玥: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,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重要抓手。在三地产业协作的推动下,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与实力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场景中,锚定“世界级”,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要找到新的着力点。

刘秉镰: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发展和分工深化的一种高级形式,对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有支撑作用。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要追求一“上”和一“下”,向“上”就是要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,向“下”就是要让产业落地成链,沿着产业图谱补链、延链、升链、建链,既有龙头牵引,又有强大的配套能力,这样才能承接起集群化发展。以共建产业园区等为载体,围绕智能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打造产业集群,有利于我们打造现代产业体系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。

张玥:迈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,必然要依靠科技创新。多年来三地通过协同创新共享资源,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继续强化协同创新,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动力会更加强劲。

刘秉镰:没错。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链的技术供给,展开更深入的协同创新,众人拾柴,这种供给的“火焰”会越燃越高。我们除了继续集聚优质的人才、资本、技术,提高创新要素的“浓度”之外,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新型研发机构等多元主体和平台的“高度”也要提升,协同调动各自最优质的创新资源,把更多高新技术、关键核心技术作为联合攻关对象。同时,还要培育和活跃区域科技成果交易市场,展示出创新成果的广阔市场前景,从而不断激活各类创新主体的“活跃度”。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东北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9   联系邮箱:2913236@qq.com